环浮山记
不曾赶上重阳节的登高,也没能约得好友崂山之行,至少浮山总是一人可往的!
第一次走进浮山还是在大二,那时穿过师范学院,走过青大一路,登顶浮山也不过四十分钟!想来,今天拿出两个小时慢行赏景总是够的。于是,便不曾做一些准备,立刻出发了。
大抵是九点半出发,十点半左右就到达森林公园入口,一小时许的步行不算是远的。王安石曾作“世之奇伟、瑰怪之观,常在与险远,而人之所罕至焉”,今观浮山思之,恐有失偏颇。浮山是懂得先声夺人的,踏进浮山公园,满耳的《渔舟唱晚》将人拉回到天气预报的晚上。临时的出行总是不做规划的,因此,乍一到时不知往何处走。只觉着这边是上坡,我便要往这头走,那边是下坡,我便要反其道而行。没想过浮山正处于封山期,以至连续到达的几个入山口都是封闭着的,心中暗自叫苦不迭,却又不舍这么离去。来回观望了几次,这才恍然明白,浮山森林公园之乐,实非登山,而在于环山之旅。于是,缘一小道,径直而往,行约三五里,这才初见了环浮山栈道的风景。
一叶落而知秋至,环山小道悉悉索索的落叶,满载着秋意向人袭来。路人们站在落叶上做足了姿态,摄影师们也选好了角度,而我却只能想到叶黄素和脱落酸。七观峰是今天最佳的观景台,是所允许到达地点的最高峰,你只需要张开双臂,感受野风给你的清凉,便可以卸去半天的疲惫。远处停泊于海上的船,映着海面的粼粼波光,颇显出一副“孤帆一片日边来”的画面感。大浮顶的篮球场和足球场是少有人迹的,这算是给攀登者的奖赏吧。山海通道大抵是孩子们的乐园,整条通道充斥着童声,不乏一些家长们也脚踩着地上的鱼儿,彷佛这也是他们的世界。印象深刻的是那句“我们现在的体力,上不如老,下不如小”,难道这是当代年轻人的状态吗?临近环线结束时,一个小男孩数次骑着自行车追上我打着招呼,又数次被妈妈叫回去(男孩妈妈追不上),我想小孩子精力是充沛的,家长们的精力恰恰是给了孩子的。一路上,我体验到了浮山的野,看过了蟾蜍霸道,野蜂飞舞,小蛇爬行,昆虫狂撞,想来这应该是一种自然。
环山的栈道并不总是向上,我也曾数次怀疑是否走错了道路,只得硬着头皮前行,方知前路可行。我总是乐意取小道而行的,但在这里却显得很不合时宜,浮山峰被栅栏圈禁着,使人只可看,却不得其门而入,他给了人们希望,也断了人们念想,这便是禁忌之地。青岛生活是幸福的,他们有山、有海;可也是不幸福的,他们只有山、只有海。放眼望去,左边是山,右边是海,中间的夹着的就是生活。或许你会在某处驻足,想躺下来思考一些事情,却发现早有人先你一步侵占了这块宝地,你不得不还他一个清净。人在走动的时候思维是非常活跃的,每五十步你便要突生一个想法,再过一百步你又要生出一些感慨,走过两百步你就忘掉了之前的所有想法,只记得落叶如飞。听歌前行时,便要想到涉及这首歌的人、事、地;看到这片景,就能回忆起相关的诗、词、文。
恰是某时某分,我听了一首歌,做着某些事,那他们便产生了联系,理想三旬是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的背景乐,Last Reunion 是“利奇玛”的呼号,Home 是中秋的思念,借我是曾经想要的勇敢,野居是计划的归宿。恰如读过某些章节片段,遇着某些场景,那便能勾起记忆,浮山的湖能让我想起一首打油诗“朝游北海暮苍梧,袖里青蛇胆气粗。三过岳阳人不识,朗吟飞过洞庭湖”,远足之行能回想起读《文化苦旅》的高中时光,篆刻时也偶尔能想起曾经的作品。恰如某年某月某天,我也能再想起今天。